武汉 7 月 8 日电(通讯员 吴静)漫山栗树迎风展,青春助力产业兴。7 月 7 日,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“志远” 志愿服务队怀揣乡村振兴热忱,奔赴 “中国板栗之乡”——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,开启一场聚焦板栗产业的深度调研。这支青年团队以 “摸清产业脉络、破解发展难题” 为目标惠红网,用脚步丈量栗乡土地,用专业视角挖掘产业潜力,为罗田板栗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。
智慧园里探 “新”:解锁产销联动新玩法“大家看,通过直播间的实时展示,我们能让全国消费者看到板栗从园区采摘到包装的全过程!” 在罗田县大别山农业智慧园,讲解员的介绍让队员们眼前一亮。作为此次调研的首站,智慧园的 “科技赋能” 场景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。
展开剩余75%队员们沿着园区产业链展示区一路探访,从板栗品种资源库中颗粒饱满的 “大河岸毛板栗”惠红网,到标准化生产车间里自动化清洗、筛选设备,再到电商直播间内主播与网友的热情互动,全方位了解罗田板栗 “从田间到餐桌” 的现代化路径。“原来短视频不仅能展示板栗的生长环境,还能通过‘产地故事’吸引消费者,这种新媒体营销模式太接地气了!” 队员李阳在调研笔记上认真记录,感叹传统农产品的 “破圈” 之道。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,依托电商直播与短视频推广,罗田板栗年销售额较传统模式提升 30%,有效打破地域限制,让 “栗乡味道” 走向全国。
种植基地寻 “味”:感受品种与地域的独特交融离开智慧园,服务队一行驱车前往甫薇山庄板栗种植基地。刚踏入基地,成片的板栗林便映入眼帘,翠绿的枝叶间,饱满的板栗果挂在枝头,微风拂过,传来阵阵清香。队员们迅速拿起工具,分工开展调研:有的蹲在树下观察果实形态,记录果径、色泽等数据;有的与种植户交流,询问种植年限、施肥方式等细节;还有的用相机拍摄植株生长状况,留存影像资料。
“我们罗田的板栗,品种不一样,味道也大不相同!” 种植户张大叔拿起两颗板栗向队员们介绍,“你看这颗大河岸镇的毛板栗,外壳偏红,剥开来果肉黄润,吃起来粉糯香甜,最适合炖肉;再看这颗北丰草板栗,外壳偏白,果肉脆嫩,生吃、炒菜都好吃!” 张大叔的讲解让队员们对罗田板栗的 “地域特色” 有了直观认知。队员们还了解到,罗田独特的土壤成分与气候条件,为不同品种板栗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,也造就了罗田板栗 “口感多样、品质上乘” 的核心优势。
村委会中谋 “策”:直面痛点碰撞破局思路“现在最大的难题,就是‘果好卖难’和‘人少活多’!” 在三里桥村委会的座谈会上,村书记的话语直击产业痛点,也让队员们陷入思考。村书记介绍,疫情后,尽管政府出台补贴政策、搭建销售平台,但板栗市场需求仍未完全恢复,部分时段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,导致收购价波动较大。更让农户头疼的是,人工采摘成本逐年上涨,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,不少农户只能等板栗自然掉落后再捡拾,不仅错过最佳采摘期,还导致果实破损率上升,直接影响销售价格。
不过,座谈会上也传来积极信号。村书记提到,当地头部板栗企业凭借长期积累的销售渠道,不仅稳定了自身产能,还带动周边农户销售,成为产业发展的 “压舱石”。针对产业困境,村书记还提出创新思路:“我们打算把板栗采摘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,让城里游客来体验采摘乐趣,既能减少人工成本,又能让板栗卖出好价钱!” 这一想法与队员们的调研思路不谋而合,现场展开热烈讨论,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,提出 “设计板栗采摘研学路线”“开发板栗文创产品” 等补充建议,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灵感。
青春聚力启 “程”:以调研成果赋能产业未来一天的调研虽紧凑,但成果丰硕。队员们不仅收集了罗田板栗品种特性、种植技术、销售渠道等一手数据,更深入掌握了产业发展的痛点与潜力。“我们看到了罗田板栗的独特优势,也感受到了农户对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。” 服务队队长表示,接下来团队将对调研数据进行系统梳理,针对 “储存期短”“劳动力不足”“品牌影响力待提升” 等问题,联合专业老师制定解决方案,比如探索低成本保鲜技术、设计 “文旅 + 板栗” 融合发展方案、策划品牌推广活动等。
此次罗田之行,是 “志远” 服务队践行青年责任、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团队将持续跟进罗田板栗产业发展,通过 “线上 + 线下” 结合的方式惠红网,为产业升级提供长期支持,让青春智慧真正转化为推动栗乡发展的实际动能,助力罗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,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
发布于:湖北省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